离职时绩效工资的计算方式存在哪些法律依据和常见陷阱根据2025年现行劳动法,离职绩效工资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公司制度执行,但实际计算常因考核周期、离职时间、举证责任等产生争议。核心包括三部分:已明确考核结果的绩效必须发放、离职时未完成考核...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可以随时走人吗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可以随时走人吗根据2025年现行《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即终止,劳动者无需提前通知即可离职。但需注意工资结算、经济补偿和竞业限制等特殊条款的法律效力。核心法律依据当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时间届至,劳动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可以随时走人吗
根据2025年现行《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即终止,劳动者无需提前通知即可离职。但需注意工资结算、经济补偿和竞业限制等特殊条款的法律效力。
核心法律依据
当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时间届至,劳动关系自动解除。与合同期内辞职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不同,到期终止属于法定情形,劳动者离职权即刻生效。值得注意的是,若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终止合同,可能需要支付代通知金。
三大实操要点
离职手续办理时效
尽管法律未强制规定交接期,但建议完成工作交接后再离职。实务中,劳动者未办理离职手续可能导致总的来看一个月的工资延迟发放,部分企业会要求签署《离职确认书》后才发放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金计算
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待遇续约遭拒的情形外,合同自然到期终止通常产生经济补偿。计算标准为N个月工资(N=工作年限),2025年北京地区月平均工资已上调至12,800元,封顶计算基数调整为38,400元。
竞业限制条款触发
即使合同终止,若劳动者曾签署竞业协议且企业按期支付补偿金(2025年新规要求不低于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45%),仍需履行竞业义务。违反者可能面临最高三年收入的违约金索赔。
特殊情形处理
医疗期/孕期等特殊保护期内合同自动续延,此时单方离职可能构成违法。某互联网公司2024年案例显示,处于癌症治疗期的员工合同到期后继续工作三个月,法院最终认定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Q&A常见问题
合同到期继续工作怎么认定
超期工作满一个月即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建议留存考勤记录等证据。2025年人社部新推行的电子劳动合同系统可实时预警合同到期状态。
海外派遣合同是否适用
涉外劳动关系优先适用合同约定,但中国籍员工最低保障仍受《劳动合同法》约束。某油服企业案例表明,即便适用阿联酋法律,中国法院仍支持劳动者主张国内标准的经济补偿。
退休返聘人员如何处置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属劳务关系,合同到期不产生经济补偿。但2025年上海某案件判决显示,若返聘期间继续缴纳社保,可能被认定存在特殊劳动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