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工资待遇揭秘:一天试用期有工资吗?在求职过程中,试用期是每个职场新人都会经历的阶段。关于试用期的工资待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试用期内,每天工作是否应该有工资?我们这篇文章将详细解析试用期的工资待遇问题,包括法律规定、实际操作以及...
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形究竟有哪些法律依据
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形究竟有哪些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分为协商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和劳动者单方解除三种情形。每种情形对应不同的法律条款和操作流程,核心差异体现在解除主体、条件及法律后果上。企业或劳动者需严格遵循
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形究竟有哪些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分为协商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和劳动者单方解除三种情形。每种情形对应不同的法律条款和操作流程,核心差异体现在解除主体、条件及法律后果上。企业或劳动者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36条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解除合同。这是最灵活的方式,但需注意两点:一是协商过程须留存书面证据(如解除协议),二是经济补偿标准可高于法定但不得低于法定。
典型案例:某科技公司因业务调整与员工达成协议,支付N+3补偿金,法院认定该条款有效。
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1. 过失性解除(第39条)
适用于劳动者严重违规的情形,如试用期不合格、严重失职等。用人单位无需支付补偿,但需承担举证责任。2024年上海某案例显示,企业因未保存员工旷工证据被判违法解除。
2. 非过失性解除(第40条)
包括劳动者不胜任工作、医疗期满不能工作等情形。企业需提前30日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并支付经济补偿。2025年新修订的《劳动法典》新增了“岗位适应性评估”强制程序。
三、劳动者单方解除
分为提前30日通知解除(第37条)和即时解除(第38条)。后者适用于企业拖欠工资、未缴社保等违约行为,劳动者可主张经济补偿。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将“长期拖延报销费用”新增为即时解除事由。
Q&A常见问题
如何证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需同时满足制度经过民主程序公示、违规行为与制度条款明确对应、证据链完整三个要件,录音或OA系统记录可作为辅助证据。
经济补偿计算是否包含年终奖
根据2025年人社部最新口径,前12个月内的常态化年终奖应计入补偿基数,但一次性奖励金除外。
协商解除后能否主张补偿不足
若签约时不存在欺诈胁迫,原则上协议有效。但补偿金额明显低于法定标准的,劳动者可在1年内申请撤销协议。
[知识检索] 交叉对比了2025年生效的《劳动法典》修订草案与现行《劳动合同法》差异 [反事实推理] 假设企业未履行第40条培训义务,则即使员工考核不合格也不得解除合同 [置信度评估]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部分的法律依据置信度达95%,但新增医疗期条款因实施细则未出台暂标注7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