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知识文章正文

襄阳市行政审批改革如何实现高效便民与数字化转型双突破

公务知识2025年06月29日 10:37:365admin

襄阳市行政审批改革如何实现高效便民与数字化转型双突破截至2025年,襄阳市通过"智能秒批+跨域通办"模式将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1.8个工作日,其创新实践可总结为三个维度:区块链技术赋能的证照互认体系、基于GIS系统的智能

襄阳市行政审批

襄阳市行政审批改革如何实现高效便民与数字化转型双突破

截至2025年,襄阳市通过"智能秒批+跨域通办"模式将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1.8个工作日,其创新实践可总结为三个维度:区块链技术赋能的证照互认体系、基于GIS系统的智能预审引擎、以及全国首创的"窗口无感改造"工程。核心突破在于将传统政务服务从"人来跑"转变为"数据跑",同时保持人性化服务温度。

技术驱动下的审批流程重构

在市民服务中心部署的AI预审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识别申报材料完整性,其准确率已达92.3%。值得注意的是,这套系统会自主学习历年审批案例,对材料缺失情形做出智能补正建议,而非简单驳回。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深度集成,使得建设项目审批能自动匹配三维实景地图,实现红线自动校核。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更为关键。全市已建立覆盖37个部门的电子证照链,结婚证、营业执照等高频证照实现"申报即调取"。这种去中心化存管方式,既确保数据安全又破除信息孤岛,典型如新生儿落户场景,所需材料从9份减至1份身份证。

服务模式创新的襄阳特色

"无感窗口"的人机协作

传统办事窗口被改造为智能交互终端与人工服务台的无缝衔接体。当系统检测到申请人两次操作失败或出现异常停留时,后台会自动推送人工协助请求。这种设计既保留技术效率,又守住服务温度,特别受老年群体欢迎。

跨域通办的标准化实践

襄阳与武汉、宜昌共建的"襄十随神"审批标准库,涵盖1384项事项的情形化梳理。通过智能表单技术,申请人填写基础信息后,系统能自动匹配所有关联事项的申报材料,实现"一次填报、全域通用"。

改革成效的数据印证

最新统计显示,市场准入类事项已实现100%" 一业一证"改革,准营时限从法定的15天压缩至现场办结。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分阶段施工许可后,项目平均开工时间提前47天。特别在惠企政策兑现方面,智能匹配系统使政策资金到账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7个工作日。

Q&A常见问题

如何验证襄阳改革的复制推广价值

需考量其技术架构的模块化程度,特别是智能预审引擎是否支持低代码配置,以及区块链节点部署的边际成本曲线。

数字鸿沟群体如何获得公平服务

社区代办点保留人工通道,同时开发方言语音交互系统,全市布设的532台适老化终端日均服务量约1600人次。

审批改革与监管如何动态平衡

建立"审批-监管-信用"三向反馈机制,通过风险预警模型对承诺制事项实施分级管控,失信记录实时嵌入审批系统。

标签: 政务服务创新行政效能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发展营商环境优化

康庄大道:您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编制指南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202404950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