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知识文章正文

公文写作中的"此致敬礼"格式解析

公务知识2025年05月02日 03:25:310admin

公文写作中的"此致敬礼"格式解析"此致敬礼"作为公文写作中常见的结束语,在中国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正式文件中广泛应用。尽管如此,其具体使用规范往往存在许多细节上的疑问。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阐述&qu

公文写作此致敬礼

公文写作中的"此致敬礼"格式解析

"此致敬礼"作为公文写作中常见的结束语,在中国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正式文件中广泛应用。尽管如此,其具体使用规范往往存在许多细节上的疑问。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阐述"此致敬礼"在公文写作中的正确格式、适用场景、历史渊源及常见错误,帮助你们掌握这一重要公文礼仪。主要内容包括:"此致敬礼"的基本定义历史发展与演变正确格式与排版适用场景与文件类型常见错误分析替代用语比较;7. 常见问题解答


一、"此致敬礼"的基本定义

"此致敬礼"是中文公文特有的结束语形式,由"此致"和"敬礼"两个部分组成。从语法结构来看,"此致"意为"在此致以",是一个过渡性短语;"敬礼"则是具体的礼节表达,表示对收文方的尊重。

在功能上,"此致敬礼"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作为公文正文与落款之间的过渡标识,二是体现发文方对收文方的礼节性尊重。这种表达方式源自中国传统书信文化,后被吸收进现代公文写作规范。


二、历史发展与演变

"此致敬礼"的雏形可追溯至民国时期的公文格式。根据《国民政府公文程式条例》(1928年),当时已出现类似的结束语形式。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首次明确将"此致敬礼"纳入公文规范。

随着时代发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多次修订,但对"此致敬礼"的使用基本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修订版特别强调其格式规范性,2012年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则进一步细化了排版要求。


三、正确格式与排版

根据最新国家标准,"此致敬礼"的正确格式应符合以下要求:

  • 位置要求:正文结束后空两行书写
  • 分写规则:"此致"顶格书写,不加标点;"敬礼"另起一行顶格书写,通常不加标点
  • 字体字号:与正文保持一致,一般使用仿宋_GB2312三号字
  • 行距要求:单倍行距

特别提醒:在实际操作中,常见错误包括将"此致"和"敬礼"写在同一行,或在"此致"后误加冒号,这些都是不符合规范的写法。


四、适用场景与文件类型

"此致敬礼"并非适用于所有公文类型。根据公文实务,其典型适用场景包括:

  • 报告类公文:如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等
  • 请示类公文: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事项
  • 函件类公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商洽工作、询问答复

不适用场景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报等文体。现代企业文书中,对外正式函件仍保留此格式,但内部文件已逐渐简化。


五、常见错误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常见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格式错误:将"此致"和"敬礼"连写在同一行
  2. 标点错误:在"此致"后错误添加冒号或逗号
  3. 位置错误:未空出规定行距或位置不当
  4. 滥用错误:在不适用文体中使用该格式
  5. 字体错误:使用与正文不一致的字体或字号

这些错误不仅影响公文美观,更重要的是可能降低公文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六、替代用语比较

除"此致敬礼"外,公文写作中还有其他几种常见的结束语,其适用场景有所区别:

结束语 适用场景 特点比较
"特此通知" 下行文通知类 语气较为直接
"专此报告" 上行文报告类 体现谦恭态度
"敬请批示" 请示类公文 带有期待回复之意

在选择结束语时,应根据公文性质、行文方向和具体内容综合判断。


七、常见问题解答Q&A

问:电子邮件公文是否还需要使用"此致敬礼"?

答:正式公务邮件仍建议使用规范格式,特别是对外行文时。但内部工作邮件可视情况简化,以"此致"结尾即可。

问:平行机关之间的函件必须用"此致敬礼"吗?

答:非必须,可根据具体内容和关系选择。如果是首次联系或正式事项建议使用;日常事务性沟通可简化。

问:"敬礼"是否可以替换为其他词语?

答:特殊场合可适当变化,如"此致谢意""此致崇高的敬意"等,但需保证用词得当,且仅在非正式公文中使用。

问:企业对外公文是否适用这一格式?

答:企业对外正式函件建议采用,能体现专业性和规范性。内部文件可根据企业风格适当调整。

标签: 公文写作此致敬礼公文格式行政文书

康庄大道:您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编制指南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202404950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