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个人校本研修总结: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个人校本研修是一项重要的专业发展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这篇文章将分享我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策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这...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评课稿:教学设计与实施要点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评课稿:教学设计与实施要点表内除法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解决问题"作为除法教学的实践应用环节尤为关键。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学生反馈等维度对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的典型课例进行专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评课稿:教学设计与实施要点
表内除法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解决问题"作为除法教学的实践应用环节尤为关键。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学生反馈等维度对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的典型课例进行专业评析,包含以下核心内容:教材分析与目标设定;教学过程亮点解析;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学生活动设计评价;教学反馈与改进建议;常见教学问题答疑。通过系统梳理帮助教师掌握除法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教材分析与目标设定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生已掌握2-9乘法口诀及简单除法基础上的进阶内容,要求能解决包含等分除、包含除两种模型的实际问题。优质课例通常设定三级目标:基础目标(正确列式)、能力目标(解释算理)、拓展目标(多方法验证)。评课时应关注教师是否通过"购物分物""分组游戏"等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总数÷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份数=每份数"的本质区别。
以某省优质课比赛案例为例,教师将"24个苹果分装"设计为贯穿式情境,既巩固了口诀求商,又通过变式提问(改变已知量位置)训练逆向思维,这样的目标设定符合2022版新课标"三会"要求(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二、教学过程亮点解析
优秀课例往往呈现三大特征:1)算用结合——如某特级教师设计的"智慧超市"环节,学生既要计算"56元买8个笔记本的单价",又要解决"30元最多能买几支单价4元的钢笔"这类有余数实际问题;2)数形互译——通过线段图、实物模型等直观手段,将"48÷6=8"转化为"把48平均分成6份"的操作过程;3)认知冲突——故意设置"把15本书每3本分给1人"和"15本书平均分给3人"的对比题组,引发学生对除法意义的深度思考。
需特别注意教师是否运用"连环追问法":如解决"72颗糖分给9个小朋友"时,连续追问"为什么用除法?""算式中的72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如果改成每组9颗,能分几组?"等问题,以此检验学生的概念理解程度。
三、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优质课例的问题情境需满足三性原则:1)真实性——如"学校跳绳比赛分组""班级图书角借阅统计"等源自校园生活的案例;2)层次性——基础题(直接应用口诀)、变式题(如已知商和除数求被除数)、综合题(结合乘加运算);3)开放性:像"用24根小棒可以摆多少个这样的图形?"这类条件开放的问题。
某市教研示范课中,教师创新使用"快递员分包裹"职业体验情境:给出"36件包裹,每次送6件"和"36件包裹,6次送完"两个任务,引导学生发现相同数字组合下不同除法的现实意义,这种设计值得推广。
四、学生活动设计评价
高效的学生活动应包含四个关键环节:1)操作感知——使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实物分配;2)语言表述——用"把__平均分成__份,每份是__"的句式说清算理;3)符号记录——将操作过程转化为除法算式;4)应用迁移——解决新的情境问题。
评课中需观察活动设计的梯度性:如某区公开课先安排个人独立完成"分小棒",再小组讨论"不同分法的异同",总的来看全班汇报"发现规律",这种"个体→群体→整体"的活动链能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特别注意学困生是否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等具象化手段突破理解障碍。
五、教学反馈与改进建议
基于课堂观察提出针对性建议:1)错例利用——对"16÷2=7"这类典型错误,建议采用"错题诊所"形式展开辨析;2)时间分配——部分课例存在情境引入耗时过长问题,建议压缩导入时间至5分钟内;3)差异教学——可设计"星级任务卡",基础题(★)要求列式计算,提高题(★★★)需要自编除法问题并解答。
某校教研组提出的"3-2-1"改进框架值得借鉴:保留3个有效做法(如可视化工具使用)、调整2个环节(如减少集体齐答)、新增1项设计(如除法思维导图整理),这种反思模式具有实操性。
六、常见教学问题答疑
如何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教学?
建议用具象化对比:等分除着重"分的结果"(如每人分得几块糖),包含除关注"分的过程"(如能分给几个人)。可使用相同数字不同情境的题组训练,如"15÷3=5"对应"15个橘子平均分3盘"和"15个橘子每盘放3个"。
学生总混淆除数和商怎么办?
需强化数量关系分析:1)用划线标出题目中的"平均分""每组"等关键词;2)建立"总数-份数-每份数"的三角关系图;3)通过反例对比,如故意写错单位(把"人"写成"个")引发学生警觉。
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评价?
推荐使用"三维评价表":知识掌握(能否正确计算)、数学表达(能否说清算理)、应用意识(能否解决新问题)。可结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口头问答等多形式进行过程性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