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艺术:名人名言中的智慧提炼公文写作作为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在职场沟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要求内容严谨、格式规范,还需要融入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感。我们这篇文章将探讨公文写作的艺术,并通过名人名言的智慧提炼,为你们提供实...
公文写作中的“此致敬礼”:正确用法与常见误区
公文写作中的“此致敬礼”:正确用法与常见误区“此致敬礼”作为公文写作中的传统礼貌用语,其规范使用直接关系到公文的正式性和专业性。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解析该用语的使用场景、格式规范、历史渊源及常见错误,具体包括:定义与适用场景;标准格式要求;
公文写作中的“此致敬礼”:正确用法与常见误区
“此致敬礼”作为公文写作中的传统礼貌用语,其规范使用直接关系到公文的正式性和专业性。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解析该用语的使用场景、格式规范、历史渊源及常见错误,具体包括:定义与适用场景;标准格式要求;历史演变与行政规范;常见错误案例;替代用语选择;帮助你们掌握党政机关公文写作的礼仪规范。
一、定义与适用场景
“此致敬礼”是公文结尾处的致敬用语,由“此致”和“敬礼”两个部分组成:“此致”意为“在此表示”,“敬礼”即表达敬意。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该用语主要用于上行文(如请示、报告)中,表示下级对上级的尊重。
需特别注意:平行文(如函)通常使用“专此函达”“敬请函复”等专业用语,而命令、决定等下行文一般不使用致敬语。在实际应用中,政府工作报告等正式文件现已逐步简化此类礼节性表述。
二、标准格式要求
规范的排版格式是使用“此致敬礼”的关键:
- 分两行书写:“此致”应位于正文结束后的下一行,左空两字书写;“敬礼”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后不加标点
- 位置关系:致敬语与正文末段间距应为1.5倍行距,与落款之间保持2-3行空白
- 字体要求:应与正文保持一致的字体(通常为仿宋_GB2312三号)
错误示例警示:将“此致敬礼”连写为一行、添加冒号或句号、使用艺术字体等均不符合国家标准。
三、历史演变与行政规范
该用语可追溯至民国时期公文书信格式,1949年后被纳入我国行政文书规范。2012年新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虽未强制要求使用,但在实际政务往来中仍保持重要礼仪功能。
对比国际惯例:英语公函常用“Yours sincerely/faithfully”,日语公文使用“敬具”作为结语,而中文“此致敬礼”更强调层级关系,这与我国行政文化特点密切相关。
四、常见错误案例
错误类型 | 示例 | 正确写法 |
---|---|---|
标点错误 | 此致:敬礼! | 此致(无标点) 敬礼(无标点) |
格式错误 | 此致敬礼(连写) | 分两行书写 |
场景误用 | 在下行文中使用 | 仅限上行文 |
五、替代用语选择
根据不同公文类型可选用更专业的结语:
- 请示类:“以上请示,请批示”
- 报告类:“特此报告”
- 平行函件:“专此函达”
- 通知类:“特此通知”
现代电子政务发展中,部分单位已开始使用“顺祝工作顺利”等更灵活的表述,但正式公文仍建议遵循传统规范。
六、实务问答
Q:电子邮件公文是否需要使用“此致敬礼”?
A:电子公文原则上仍需遵守格式规范,但内部事务性邮件可适当简化,对外正式邮件建议保留。
Q:多个收文单位时如何书写?
A:致敬语不因收件方数量变化,仍按标准格式书写,无需重复或特别标注。
Q:企业公文是否可以参照使用?
A:企业对外正式文件可参照政府标准,内部文件可根据《企业文书规范》灵活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