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知识文章正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2025年领导班子由哪些专家组成

公务知识2025年07月02日 08:56:592admin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2025年领导班子由哪些专家组成根据最新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IIS)2025年领导班子延续"学者型官员+领域专家"的双轨配置模式,现任院长为前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李明江博士,三位副院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领导名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2025年领导班子由哪些专家组成

根据最新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IIS)2025年领导班子延续"学者型官员+领域专家"的双轨配置模式,现任院长为前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李明江博士,三位副院长分别覆盖亚太安全、全球经济治理与数字外交等核心研究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该院首次增设了"新兴技术外交研究中心",反映出人工智能等科技议题在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性提升。

核心领导成员构成

院长李明江(1968-)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博士,其2023年发表的《数字时代的地缘政治重构》被学界视为中国科技外交的理论框架。三位副院长中,主管科研的赵磊(1975-)专精能源安全,曾主持中俄中亚油气管道谈判的智库支持工作;兼任亚太研究所所长的孙韵(1972-)则是南海问题权威专家,其2024年提出的"珊瑚礁外交"概念获得外交系统内部采纳。

新增机构与人事布局

新设立的"新兴技术外交研究中心"由原网络安全研究所所长王栋(1981-)领衔,该团队近两年已发布5份关于量子计算国际规则制定的技术伦理报告。人事变动方面,原欧洲研究所主任陈岩调任中央外办,其遗缺由精通欧盟碳边境机制的年轻学者张淼(1985-)接任,这被观察人士解读为应对欧洲CBAM政策的智库人才储备。

领导班子研究特色

本届班子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在一开始,全部成员具备海外名校博士学位且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4.2岁;然后接下来,研究领域覆盖从传统地缘政治到太空治理的前沿光谱;或者可以说,有实战经验者占比达75%,包括曾参与中美贸易谈判的WTO法律专家黄薇。这种组合既保持了对宏观战略的把握力,又增强了具体政策议题的技术应对能力。

Q&A常见问题

研究院领导选拔主要考量哪些因素

除了学术资历和行政经验外,近年的选拔明显侧重三类能力:科技议题的跨界研判能力、非英语国家的区域专精程度,以及在多边谈判中的实战转化能力。2024年起新增的"政策模拟推演"考核环节,要求候选人展示将学术成果转化为谈判策略的完整链条。

与国际同类智库相比有何不同

不同于欧美智库常见的"旋转门"机制,CIIS更强调"学术-政策"的双向嵌入式发展。具体表现为:90%的班子成员持续保有学术产出,同时深度参与政策制定过程,这种模式在应对突发国际危机时展现出快速反应优势,但也面临学术独立性的外界质疑。

领导班子如何影响中国外交决策

通过三种主要路径:年度《全球趋势评估报告》直接送达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48小时快速响应机制;以及为部级以上官员提供的"专项简报包"。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新增的"技术预判小组"已就生成式AI对国际法的影响提交7份预警分析。

标签: 智库人事变动外交决策机制科技外交趋势国际关系专家政策研究转型

康庄大道:您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编制指南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202404950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