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知识文章正文

宜春市文化艺术中心如何成为赣西文化新地标

公务知识2025年06月27日 09:46:1910admin

宜春市文化艺术中心如何成为赣西文化新地标2025年的宜春市文化艺术中心通过“科技赋能+非遗活化”双轮驱动模式,已发展成为融合演出展览、数字文创、非遗传承三大核心功能的区域性文化综合体,其独创的“明月山数字诗路”项目更是将禅宗文化、锂电科技

宜春市文化艺术中心

宜春市文化艺术中心如何成为赣西文化新地标

2025年的宜春市文化艺术中心通过“科技赋能+非遗活化”双轮驱动模式,已发展成为融合演出展览、数字文创、非遗传承三大核心功能的区域性文化综合体,其独创的“明月山数字诗路”项目更是将禅宗文化、锂电科技与传统采茶戏创新结合。

建筑设计的在地性表达

由清华大学团队主创的竹编意象钢结构建筑,巧妙融入了宜春樟树剪纸的镂空纹样。主体建筑外立面采用智能调光玻璃,可随日照角度变换出「春江花月夜」的光影画卷,夜间则化身3000平方米的360°全息投影幕墙。

绿色建筑的创新实践

地源热泵系统与屋顶光伏矩阵每年减少碳排放1200吨,地下3层的雨水回收装置可满足70%园林灌溉需求。建筑西侧特别设计的「锂晶幕墙」实则是由本地锂电企业提供的废旧电池重组而成。

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

中心自主研发的VR采茶戏系统已收录32出传统剧目,通过动作捕捉技术让观众可化身戏中角色。2024年上线的「元宇宙非遗集市」累计接待虚拟访客超80万人次,其中「夏布数字绣坊」模块促成实际订单转化率达17%。

特色数字诗路工程

基于LBS技术开发的「跟着唐诗游宜春」AR导览系统,在中心周边2公里范围内设置了48处诗词触发点。游客扫描特制灯笼便可解锁韩愈、王安石等历史名家的宜春题材作品全息演绎。

产业联动的溢出效应

与温汤镇合作的非遗直播基地培育出23个百万粉丝IP,衍生开发的「禅茶一味」数字藏品系列两次登陆蚂蚁链拍卖榜。中心培训的200余名数字文化技术员,已有37人创立本土文创工作室。

Q&A常见问题

交通接驳是否便利

地铁3号线文化中心站设有专用地下连廊,高铁站至中心的无人驾驶接驳车15分钟可达,停车楼配备有120个新能源车超充桩

如何参与数字非遗创作

每月首个周六开放「非遗数字工坊」,游客可用手机扫描参与夏布纹样AI生成,优秀设计将被制成实体工艺品在馆内展销

国际交流合作情况

2024年与法国里昂灯光节达成技术互换协议,其「机械巨兽」巡演项目已列入中心2025年特别展演计划

标签: 文化科技融合非遗数字化绿色文化建筑地标性文化设施文旅IP开发

康庄大道:您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编制指南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202404950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