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知识文章正文

黄培强课题组在2025年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公务知识2025年05月21日 13:34:370admin

黄培强课题组在2025年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作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领军团队,黄培强课题组在2025年实现了有机合成方法学与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双重突破,其创新的"可见光镍协同催化体系"被《Nature Chemis

黄培强课题组

黄培强课题组在2025年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作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领军团队,黄培强课题组在2025年实现了有机合成方法学与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双重突破,其创新的"可见光/镍协同催化体系"被《Nature Chemistry》选为年度十大化学进展。该团队通过跨学科合作,成功将人工智能预测应用于复杂天然产物的逆合成分析,使传统需要12-15步的合成路线缩短至7-9步。

核心研究成果

在不对称催化领域,课题组开发的轴手性N-杂环卡宾配体首次实现了β-氨基酸衍生物的立体发散性合成,产物的对映选择性超过99%。该成果解决了困扰学界十余年的立体控制难题,相关技术已申请中美日三国专利。

更具颠覆性的是其智能合成平台的搭建。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近五万例反应数据,团队构建的"反应条件预测模型"在实验室测试中显示出83.7%的准确率,比传统试错法效率提升6倍。这套系统特别擅长处理杂环化合物的构建难题。

产学研转化进展

与恒瑞医药合作开发的新型抗真菌先导化合物FY-2025E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其基于课题组独创的"骨架跃迁"策略,对耐药性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活性达到现有药物的17倍。技术转让金额创下厦门大学单项成果纪录。

国际学术影响力

课题组2025年在JACS、Angewandte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3篇,其中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黄教授本年度受邀担任《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客座编辑,主持"亚太地区有机化学前沿"专刊,团队成员获得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等三项国际奖项。

Q&A常见问题

该团队的研究方法有何独特之处

他们开创性地将理论计算、人工智能与传统有机合成相结合,实验室配置了自主开发的自动化反应监测系统,能实时捕捉瞬态活性中间体。

对青年科研人员有何建议

黄培强在2025年CHEMNET访谈中强调,实验记录数字化和建立个人反应数据库将成为未来化学家的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研究计划是什么

课题组官网披露正在探索电化学合成与生物催化耦合的新范式,预计2026年完成首例酶-光偶联的天然产物全合成。

标签: 不对称催化天然产物合成人工智能化学产学研转化厦门大学化学

康庄大道:您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编制指南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202404950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