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知识文章正文

赠与财产时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风险才能确保双方权益

公务知识2025年05月20日 02:12:450admin

赠与财产时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风险才能确保双方权益根据2025年现行法律法规,赠与行为需同时满足《民法典》合同编与物权编的双重要求,核心在于意思表示真实、标的物合法且完成权利转移。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有效性要件、税务处理、撤销权行使三大维度解析,

关于赠与的法律法规

赠与财产时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风险才能确保双方权益

根据2025年现行法律法规,赠与行为需同时满足《民法典》合同编与物权编的双重要求,核心在于意思表示真实、标的物合法且完成权利转移。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有效性要件、税务处理、撤销权行使三大维度解析,并特别提示虚拟资产赠与的新兴风险。

法律效力构成的黄金三角

一份具有强制力的赠与合同必须突破三重法律关卡:在一开始,赠与人需具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处置房产等重大财产需法定代理人追认;然后接下来,赠与标的物必须合法且权属清晰,例如正在抵押的房产需先解除他项权利登记;最重要的是,动产以交付为界,不动产则以登记过户为标志,现实中常出现"口惠而实不至"的纠纷。

虚拟资产赠与的特殊困境

随着NFT等数字财产激增,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区块链权属记录可作证据,但需配合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条款。实践中发现,未记载于智能合约的口头赠与承诺,举证成功率不足17%。

税务雷区不得不防

2025年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后,受赠方需就房产、股权等财产性收入申报纳税,税率根据亲疏关系浮动:直系亲属适用3%优惠税率,非亲属关系则可能触发20%的偶然所得税。值得注意的是,跨境赠与还需面对外汇管制与CRS信息交换的双重审查。

撤销权行使的魔鬼细节

根据《民法典》第663条,三种情形下赠与人可撤销赠与:严重侵害赠与人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家暴)、拒不履行扶养义务、违反赠与合同附加条件。但实务中,撤销权行使存在180天除斥期间,且需举证受赠人"故意"而非过失行为,某地方法院2024年数据显示此类诉讼败诉率达63%。

Q&A常见问题

微信红包算不算法律意义上的赠与

小额电子红包通常视为情谊行为,但超过2000元且注明"借款"等特殊表述时,可能被认定为借贷关系。2024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判例显示,520元、1314元等特殊数字转账仍被推定为赠与。

婚前房产赠与协议是否需要公证

虽非强制程序,但经过公证的赠与协议具有直接申请强制执行的效力。未公证协议在房产过户前,赠与人可任意撤销,这是婚姻财产纠纷中最常见的技术性反悔点。

公司股权赠与有哪些隐形限制

公司法第71条赋予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即便签署赠与协议,也需过半数股东同意方可完成变更登记。2025年新修订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更要求公示全部股权变更链条。

标签: 财产赠与法律风险虚拟资产继承税务合规筹划

康庄大道:您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编制指南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202404950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