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期间员工是否依法享有绩效工资待遇
工伤期间员工是否依法享有绩效工资待遇根据2025年现行劳动法规,工伤期间员工的基础工资须全额支付,但绩效工资的发放需结合劳动合同约定及企业规章制度。核心结论是:法律未强制要求支付绩效工资,但若绩效与出勤无关且企业制度未排除工伤情形,则存在
工伤期间员工是否依法享有绩效工资待遇
根据2025年现行劳动法规,工伤期间员工的基础工资须全额支付,但绩效工资的发放需结合劳动合同约定及企业规章制度。核心结论是:法律未强制要求支付绩效工资,但若绩效与出勤无关且企业制度未排除工伤情形,则存在主张空间。下文将从法律依据、实操判例和企业应对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法律框架下的绩效工资定性问题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明确停工留薪期应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但未对"福利待遇"是否包含绩效工资作出具体解释。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五)中,将绩效工资划分为"劳动对价型"与"激励型"两类,前者在工伤期间一般应继续发放,后者则需考察发放条件是否与劳动行为直接挂钩。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多地人社部门已发布指引文件,建议企业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绩效工资的计算方式。北京海淀区劳动仲裁院近期判例显示,某科技公司因未在制度中排除工伤情形,最终被判补发销售人员伤病期间的团队绩效分成。
企业薪酬设计的合规要点
薪酬结构条款的避险设计
合规做法是将绩效工资拆分为基础绩效(占60%以上)和浮动绩效,前者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属于"原工资"范畴。制造业企业A在2024年修订的集体合同中,特别注明"因工受伤导致的考核指标未完成,不适用绩效扣减条款",该做法随后被纳入长三角区域用工规范指引。
跨国企业尤其需要注意,欧美总部常用的"全浮动绩效制"在中国可能面临法律风险。某快消品牌2024年上海败诉案显示,其100%绩效浮动制度被法院认定为变相降低工伤待遇。
员工维权的可行路径
建议分三步取证:①调取企业近三年同类情况处理记录 ②收集薪资结构中绩效占比的银行流水证明 ③获取HR关于绩效计算方式的书面说明。深圳劳动者王某通过企业微信聊天记录,成功证明其项目奖金实为延迟发放的固定报酬,最终获赔停工留薪期全额绩效。
2025年新上线的"劳资链"区块链存证平台,可实时固化考勤、绩效核算等电子证据。目前苏州劳动仲裁院已开始接受此类电子证据,举证周期缩短40%。
Q&A常见问题
绩效工资追讨的时效如何计算
自工伤认定结论出具之日起1年内可主张,但建议在复工后30日内书面提出,以免企业以"默认接受"为由抗辩。
销售岗位的业绩提成是否属于绩效工资
取决于提成构成:开发新客户产生的递延提成可能被支持,而老客户维护提成通常需实际提供劳动。
企业能否用补充商业保险替代绩效工资
商业保险属于福利范畴,不能冲抵工资性收入。2024年浙江高院已有判例否定此类替代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