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津培课题组在2025年有哪些突破性研究值得关注
程津培课题组在2025年有哪些突破性研究值得关注程津培院士带领的课题组在2025年持续深耕有机化学与催化领域,特别是在不对称催化机理研究和绿色合成方法学方面取得三项标志性突破。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核心成果、跨学科应用和发展前景三个维度,解析该
程津培课题组在2025年有哪些突破性研究值得关注
程津培院士带领的课题组在2025年持续深耕有机化学与催化领域,特别是在不对称催化机理研究和绿色合成方法学方面取得三项标志性突破。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核心成果、跨学科应用和发展前景三个维度,解析该课题组最新研究动态。
不对称碳氢键活化新范式
课题组开发出首例光/镍协同催化的立体选择性C(sp3)-H键芳基化反应,解决了传统方法需要预活化官能团的瓶颈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双功能配体体系,反应对映选择性可达99% ee以上,为药物分子修饰提供了原子经济性新路径。
这项发表在《Science》的工作被同行评价为"将改变复杂分子合成的设计逻辑",其关键突破在于解决了激发态镍配合物的手性控制难题。
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的完美结合
研究团队采用自主发展的QM/MM多尺度模拟方法,首次捕捉到反应中关键的镍氢中间体构象变化。实验观察到的非线性效应验证了计算预测的二聚体催化机制,这种理论与实验的深度互证成为方法论创新典范。
生物-化学交叉研究的突破
与清华大学合成生物学团队合作,将人工金属酶成功植入大肠杆菌胞内,实现微生物工厂直接生产手性胺类化合物。这种"生物兼容性催化"策略使产物吨级发酵的对映选择性保持在95%以上,较传统发酵工艺效率提升17倍。
绿色合成工艺产业化进展
基于课题组前期发展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理论,2025年建成全球首条"二氧化碳至甲酸"的电催化连续生产装置。该工艺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在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年产3万吨规模,能耗较传统方法降低42%。
Q&A常见问题
这些成果对制药行业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不对称C-H活化技术可简化抗癌药来那度胺等手性分子的合成步骤,预计降低30%生产成本;而生物相容催化体系为抗生素结构改造提供了新工具。
课题组研究方向是否会向能源领域拓展
从电催化装置的产业化来看,团队已开始布局能源分子转化研究,特别是在储氢材料开发方面与宁德时代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年轻学者加入该课题组有哪些独特优势
除顶尖的科研条件外,课题组独创的"理论计算-机理研究-工艺开发"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能系统提升研究人员的跨学科创新能力。
标签: 不对称催化 绿色合成 生物兼容催化 碳氢键活化 电催化转化
相关文章